伊利沙伯医院
资讯
|
伊利沙伯医院简介 |
伊利沙伯医院于1963年落成启用,以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命名,初期设1,338个床位,并具备当时整个九龙及新界区的第一个急症室。作为医院管理局九龙中联网的龙头医院,伊利沙伯医院是现时全九龙三间设有产科的公立医院之一,住院医疗服务包括儿科、内科、外科、骨科及神经外科等,另外亦设有24小时急症室、日间医疗中心、专科诊所及多项专职医疗服务。因其规模庞大、医疗范畴广泛,是九龙区最主要的公营医院之一。 伊利沙伯医院现时的医院主楼楼高13层,分为A、B、C、E、F、G、H座,提供逾1,800个床位。主要部门如下: A, B, C座 E, F, G, H座 伊利沙伯医院其他建筑包括日间医疗中心、D座手术室大楼、J,K座赛马会放射诊断大楼、L座诊所(职员及专科)、病理大楼(M座)、P座康复中心、R座赛马会放射治疗及肿瘤学大楼、行政大楼、护士宿舍及护士训练学校。此外,伊利沙伯医院亦是多间本地大专院校的教学医院,提供实习及培训设施。 妇产科探访时段 其他病房探访时段 地址: 九龙加士居道30号 伊利沙伯医院 电话: 3506 8888 花篮/果篮/兰花订购电话: 2736 6670 |
|
|
|
伊利沙伯医院 如何地铁抵达 |
佐敦站B1出口(长乐街)转乘专线小巴57M。 |
伊利沙伯医院 巴士小巴交通 | ||
在伊利沙伯医院于1963年启用以前,九龙半岛的主要医院只有位于油麻地窝打老道的广华医院。随著战后人口急剧增加,广华医院的设施日益不敷应用,政府遂于1950年代开始策划在九龙区兴建多一间大型医院,亦即伊利沙伯医院。医院正式启用时设有1,338张病床,成为九龙及新界区最大型的医院。随著医院不断发展,在80年代末期,伊院病床数目曾高达2,200张,造成严重挤逼及负荷问题,促使当局采取一系列措施,如缩短住院时间等,使病床数目陆续回落至2005年的1,800多张。
为加强医院之间的联系与合作,以便更有效运用资源及分流病者,医管局于2002年10月成立九龙中医院联网,服务范围包括九龙城区及油尖区的约五十万人口,当中伊利沙伯医院成为联网中的龙头医院,提供24小时的全面急症及医护服务,共设16个专科、3间专科诊所、5间普通科门诊诊所。
九龙中联网其余医院及医疗机构包括:
九龙医院、香港佛教医院、香港眼科医院、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、复康专科及资源中心
此外,伊院为各个临床专科的病人提供高层次及高强度护理,亦在许多所设的临床专科中,扮演著第三层专介中心的角色,特别是胸肺及心脏科、脑神经科等。而伊院亦有为各大专院校提供训练/教学机会;并与其他公共或私人医护机构合作,设立病人资源中心、青少年医疗中心,举办医院义工服务、护理教育、公众健康教育等。
2008年10月,政府刊宪为伊利沙伯医院范围内的三条街道命名,分别名为「南丁格尔路」、「伊利沙伯医院路」及「伊利沙伯医院径」,当中「南丁格尔路」以代表护士精神的十九世纪末英国护士南丁格尔命名,是自香港回归后唯一一条以外国人命名的新道路。